新聞網訊 4月23日至24日,由中國文物報社、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舉行。經項目匯報會、綜合評議,最終評委投票選出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。其中,由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肖小勇主持考古發掘的新疆喀什莫爾寺遺址成功入選!

新疆喀什莫爾寺遺址
發掘單位:
中央民族大學
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
項目負責人:
肖小勇
莫爾寺遺址經過六年持續發掘,清理出大規模寺院建筑群,出土了極具特色的石膏佛教造像、銅錢及石、陶、木、絲織品等大量遺物,系統地揭示了寺院建筑構成,主要建筑的形制結構和功能性質,以及寺院布局變遷,理清了遺址的興衰歷程。考古發掘和研究表明:
1.莫爾寺遺址始建于公元1世紀,廢棄于9世紀末10世紀初,延續約900年,是迄今發現我國最西部年代最早、延續時間長且發展演變清楚、保存較完整的大型地面土建筑佛寺遺址,提供了我國早期佛寺布局及其發展演變的樣本,推進了絲綢之路佛教考古、我國早期佛寺起源和佛教中國化研究。
2.該遺址地處絲綢之路南北兩道交匯處,佛教東傳我國第一站,地理位置重要;晚期遺址融合了印度、犍陀羅、中亞、當地和中原多種文化元素,并且存在與武周時期所建造漢大云寺關聯的可能性。莫爾寺遺址的發掘成果表明,佛教進入西域、疏勒伊始,就開啟了中國化進程,提供了佛教中國化的新模式,是文明交流互鑒和中華文明的包容性的有力見證。
3.莫爾寺遺址實證了多元宗教并存和中央王朝對西域的有效治理,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特殊意義。
在考古工作理念上,重視發掘和保護利用、宣傳傳播同步開展,編制了保護利用規劃,推動申報考古遺址公園建設;產生了豐富的研究成果,采取多種形式宣傳考古成果,取得良好的學術和社會效益。

方形塔

石膏大佛臉